理事長的話

2021年的夏日某個夜間,台灣有一群年輕的血液科與腫瘤科醫師在某場的學術討論會後, 在癌症治療轉為多專科治療下,腫瘤內科醫師的定位。如何扮演居中協調角色,讓病患治療更順利,不用繞遠路而能儘快獲得合適的治療,而爲台灣癌症治療開啟新的篇章。 大家一邊聊著、一邊鼓譟地要求整場對未來發展最有想法的蘇柏榮醫師、蘇祐立醫師、張沛泓醫師與官鋒澤醫師,幫忙找找未來血液腫瘤科醫師的出路與未來血液腫瘤內科醫師的可能研究與發展方向。 大家一致認為,血液腫瘤科因為有內科基礎,多數醫師有進修碩博士研究課程,訓練過程中學過很多有趣的基礎、轉譯與臨床研究,也真實參與了許多新藥新技術的臨床試驗,甚至現在也有很多新的醫療大數據趨勢都需要血液腫瘤科醫師。思考著我們可否以幾位青中生代醫師為首,固定召開讀書會,甚至帶著更年輕的醫師進入癌症的研究呢? 聊著聊著,意猶未盡之下,甚至「要不要成立一個學會來讓大家自由地進行新世代的學術討論呢?」 竟然變成主軸了

「問題是,已經有那麼多學會了,我們成立後哪裡跟別人不一樣?」有人還是很理性的。

「我們希望這個學會專心鼓勵癌症相關研究的氣氛,尤其是轉譯與臨床的部分。」

「我們希望癌症研究的水準越來越好,可以跟國際接軌,甚至希望未來能成為各國願意跟台灣互相交流的對口…」突然變成許願大會了。

「我希望台灣可以有一個專門支持癌症基礎、轉譯或臨床試驗研究的學會,期待未來台灣與精準醫療相關的臨床試驗可以交給我們學會來執行。」

這句話包含的大同思想有點八股,但卻竟然深深感動到了這幾年孤軍奮鬥做研究、寫計畫的我們。

衷心希望加入學會的血液腫瘤科醫師與血腫科之友,能一起扶持、幫助癌症研究發展。幫助台灣的癌症研究,跟臨床血液腫瘤科醫師能更深刻結合,把聚在一起討論的美好時光,都轉化為每個研究的動力與資本。因此,學會成立的主旨在幫助基礎、轉譯與臨床癌症研究,鼓勵年輕與下一代醫師選擇腫瘤內科為終生職志,提升血液腫瘤科治療的水準,未來與國際癌症學會如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一起接軌,真正成為代表台灣的台灣之光。

五湖寄跡陶公業,四海交遊晏子風。

真誠地許下2022年的願望。

首任理事長 謝佳訓